新浪微博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法院文化 > 法官风采
让激扬青春为法徽添彩——忠县法院翠屏法庭扎实开展市级“优秀青年文明号”创建工作
  发布时间:2023-10-15 12:39:40 打印 字号: | |

忠县法院翠屏法庭位于忠县长江南岸东溪镇,下辖9个乡镇(街道25万余人,现有在编干警7,平均年龄30岁。法庭立足地处大农村、大山区、大库区的地域特征,深入践行柔性司法理念,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,做深做实参与基层社会治理、服务乡村振兴等工作,坚持忠诚履职尽责,让青春在奋斗中闪耀,不断推动文明创建工作走深走实。

因法庭干警全部为女性,被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为“女子法庭”。近年来,先后荣获“全国工人先锋号”“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”“全国法院先进集体”“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”等9项国家级荣誉和“重庆市示范民生法庭”等11项市级荣誉,荣记市级集体三等功,先进事迹被中央电视台、《人民日报》《人民法院报》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。

绝对忠诚讲政治

深耕法庭建设夯实为民根基

一是坚守为民初心。创作《女庭赋》,鼓励干警争做“有思想、有品位、有能力、有责任、有业绩”的“五有”干警,并引导围绕“工、青、妇、法”四个条线笃行忠义、奋勇争先,更加自觉坚守司法为民初心、担当公正司法使命,同时,积极开展“重温入党誓词”、“参观红色基地”、举办“坚定理想信念·坚守为民初心”读书班等活动,引导干警坚定理想信念、深化为民情怀。

二是厚植柔性司法理念。创作《家和谣》《和谐歌》《劝和谣》,针对婚姻、抚养、赡养等家事纠纷,书写各具特色的《劝导书》《法官寄语》《冷静期·N问》等,用当事人听得懂、信得过的语言沟通交流,促进妥善解纷。

三是优化为民服务机制。建立群众需求清单机制,通过入户走访、调查问卷、座谈会等形式,全面了解辖区群众司法需求。建立为民办实事督导机制,清单式管理、项目化推进为群众办实事事项,定期督导工作开展情况,推动落实落地。

真抓实干勇担当

构建解纷体系助力基层治理

一是纠纷排查网格化。优化辖区各乡镇诉讼联络站、各村社诉讼联络点布局,选聘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村(社)干部、人民陪审员等组建“调解帮帮团”,形成庭、站、点、员“四位一体”的矛盾化解格局,快速高效发现、处理矛盾纠纷。打造流动解纷团队,在辖区9个乡镇、街道划分92个网格,落实以法官、“调解帮帮团”成员为主导的网格管理人员276人,负责预警纠纷易发点、排查纠纷高危点,力争“小事不出村、大事不出镇、矛盾不上交”。

二是矛盾化解多元化。设立“人民法院老马工作室”,深入落实“一街镇一法官”机制,健全完善诉前解纷渠道,多元化解矛盾纠纷300余件。深化“一庭两所”机制,充分利用派出所、司法所熟悉村社群众等优势,联合排查、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。发挥法庭“代表委员联络站”作用,邀请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参与纠纷化解、提供法律咨询等58人次,拓展多元解纷途径。

三是带案回访常态化。坚持判后回访,综合运用上门、电话、委托等方式开展跟踪回访100余次,耐心解答当事人法律疑虑,力促服判息诉、实质解纷。联合妇联、团委、关工委等部门共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、问题少年关爱等40余次,对5名生活困难当事人,及时协调、联合帮扶,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。

用心用情强作为

立体司法服务赋能乡村振兴

一是当好便民服务员。优化巡回审判机制,对老弱病残、行动不便等当事人,开展上门立案、上门调解150余次,切实把优质司法服务送到山高路陡的偏远山区。成立司法服务企业工作小组,走访辖区企业40余次,赠送《法律风险防控提示书》70余份,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。加大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运用,积极利用“车载便民法庭”“云上共享法庭”开展网上立案、线上审判、电子送达等1000余次,努力实现让数据“多跑路”、群众“少跑腿”。

二是当好诉求收集员。“烽烟三国”景区打造“乡村振兴法治工作站”,配备“1+1+X”工作团队,1名员额法官、1名人民调解员驻站值班,随机邀请代表委员、人民调解员、村社干部等参与,全面听取群众诉求。公开联系方式,设立公开信箱,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。

三是当好法治宣传员。将真实案例改编成故事性强、情节感人的微电影、情景剧、小品,创作法治教育情景剧《冬儿》《孩子,我们回家》《苗苗》及法治微电影《心里的刀子》等,将法治文艺节目送进农家院坝,真正让百姓坐得住、乐意听、感触深。定期开展“青年文明号开放周”活动,邀请当地群众、学生等走进法庭,实地观摩、旁听案件审理,积极展现青年文明号服务品牌。

责任编辑:忠县法院
联系我们